place holder

產險行銷的新希望

欲閱讀全文請點上列新聞標題
發佈時間

產險行銷的新希望

文:江朝峰

 

台灣產險業的個人性業務,以往一向重業績與通路,但比較不重視保險購買者的需求,因為產險業通常會主觀的認為若不是因為法令的強制規定(如強制車險)或是合約的要求(如貸款),一般民眾對財產保險是毫無興趣的。

 

然而依據統計顯示,有八十%的台灣民眾都怕天災人禍會突然地毀滅辛苦建立的家園或財產,但為什麼大家不選擇保險這項「集眾之力以避險」的制度來保障自己?是一般民眾真的都拒絕產險或是產險公司從未真正接觸過民眾?

 

其實仔細觀察後會發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產險公司的營業人員不會想要主動的去推廣個人性的產險,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營業人員銷售的產險商品毫無差異,車險就是車險,火險就是火險,一樣的商品就跳脫不了價格與關係的競爭,現實一點來看,價格競爭就會演變成退佣也就是沒有利潤;而做關係則是要花錢,更不是業務員願意負擔。

 

其次是目前產險公司仍然採用單一商品的銷售方式,不管是住宅火險或任意汽車責任險,幾十塊錢或幾百塊錢的佣金對營業人員來說不只沒有利潤,甚至連銷售的勇氣都有問題,那就更不用奢談服務了。

 

所以理論上產險業如果想發展品質比較穩定的個人性保險業務,就會趁著「費率自由化」的趨勢,開始積極發展多元化的商品,以期運用差異化行銷的策略來突破惡性價格競爭的夢魘。但是在台灣市場現況與經驗證明後發現,差異化商品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模仿成一致化商品,再經過一陣混戰之後,市場一切又會回歸原點--價格與關係的競爭

 

當一個市場中商品不再能被差異與區隔時,就行銷的角度而言,專業知識與商品組合的行銷能力就會變得非常重要。以產險業而言,如果個人化、差異化商品的行銷策略受到侷限,就應該發展所謂的「保險規劃」能力,運用營業人員個人專業與組合的能力去開拓市場

 

因此如果能發展以處理家庭風險為中心的「家庭產險規劃」,以一群相同特質的消費者為對象,利用不同的商品組合與承保條件來差異化,甚至可以產生完全個性化設計的效果,其不但消除了業務人員行銷的困擾,同時因為一次行銷多張保單,更可以增加業務人員業績與佣金而產生持續的行銷動機

 

破千億之後的產險業,才剛開始面臨費率自由化的挑戰,個人性業務的精緻行銷絕對是產險業的新希望,但要克服市場現實的問題卻也不是很容易,如果希望不再陷在新世紀轉型的泥淖中,家庭產險規劃將會是全新的選擇,甚至對壽險業務員來說,在家庭壽險規劃中加入了產險也才能算是完整的全面保障。

留下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