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 holder

誰謀殺了台灣產險業?

欲閱讀全文請點上列新聞標題
發佈時間

 

文:江朝峰

 

  一七七六年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指出,在每個人追求自利的情況下,「一隻看不見的手」會在冥冥中指揮各類經濟活動的運作,產生「利人」與「利己」的後果——品質優、價格低、服務讚、效率高。事實證明,自由經濟的運作模式確實在很多地方產生了絕佳的效果,然而在現代如此複雜的市場活動下,卻又常需要「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部門,來維持平衡。

 

  尤其在保險這個行業,由於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稱,世界各國多以較為嚴格的方式來管理,以保障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但弔詭的是如果管得太多,保險業的經營卻又會缺乏效率,而影響了消費者的權益。因而拿捏之間,非有智慧與勇氣不可。

 

  全世界產壽險保費收入比約為四:六,台灣產壽險保費收入比卻是一:十一,顯示台灣地區產險業的發展落後壽險太多。其中又以消費性產險投保率太低為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推展,包括住宅、汽車與傷害險,就會是未來產險業務發展的重點,而消費性產險發展的關鍵就在於保險商品的創新與行銷策略的活化,而這也是未來產險命脈之所繫。

 

為能有多樣化的商品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主管機關也一直鼓勵產險公司送審新商品,但是,主管機關與學者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所無法理解的商品,審核過程實有令業者難以發揮創意的無奈,所以我們看到的產險新商品,多不出幾類基本模式,而且主管機關常為所謂公平起見,只要有公司推出新商品即會核准其他公司跟進,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事實上的無差異化商品,而市場就很難進入良性競爭。

 

  因此如果政府這一隻看得見的手與自由化這隻看不見的手,無法在同一個旋律來舞動,在遊戲規則重組之際只會徒增困擾與猜忌,所有導正市場的理想都可能化做流水。因此,在主管機關怒斥產險業者不思進步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思考給了產險業者什麼樣的空間,否則誰都不知道到底誰謀殺了台灣產險業。

留下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