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危機管理三招【文:江朝峰】

所謂危機管理,就是在幫助我們思考預料不到且影響深遠的事件,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仍能做最好的準備,因為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常常就是危機惡化的主因,以毒奶粉事件造成部分企業想要隱瞞事實反而險些失控,顯然在危機處理機制上相當脆弱,或者說完全沒有也不懂危機處理;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本次事件中處理的非常恰當,就像金車公司,除了主動了解相關細節以避免發生更大的危機,而且主動送請檢驗相關產品以示對大眾負責,最後並承擔產品回收銷毀等損失來面對社會輿論的擔心,如此的危機處理才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為企業建立起更受大眾肯定的商譽與信用。

所以危機管理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成立危機處理小組,這個小組的領導人必須具有決策權,小組成員必須是公司或團體內各個領域的專家,譬如法律、財務、業務、人事、公關等專才。

第二個步驟必須建立起溝通的管道,包括內部幹部及員工的及時與充分的溝通,讓每個人能清楚在某項危機下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擁有該如何去做的時程計劃;另外在外部溝通部分則必須包括外部支援系統、來往廠商、客戶與媒體,讓外部系統能真正了解危機處理的進度,才不會有惡化的機會。

最後,必須要模擬危機才能累積處理經驗,因為危機不是天天發生,所以必須以假設案例的模擬來增加處理的經驗,以毒奶粉風暴來說,一般食品業人人自危,其實倒不如利用這個活生生的教材,各家公司或機構現在立即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來模擬毒奶粉危機的處置方式,如此一來除了安心不少之外,萬一危機來了也能從容應對。 繼續閱讀…

企業火險?保單越多保障越大【文:江朝峰】

曾經有一位知名企業董事長告訴筆者,他們公司火險買了很多所以保障應該很足夠,待我進一步了解之後發現該公司火險的保單赫然有103張之多,但究竟保障真的就比較多嗎?

一般來看,目前台灣地區的企業在購買火險時多是基於銀行貸款需要或者因為人際關係的考量,而為了滿足這些這兩種需求,也就常忘了保險最大的功能是在保障企業的存續。因此當企業是上述兩種情況而被動地購買火災保險時,就會出現很多保險單,而且保險單的期間也會分散在全年度的各個日期。

譬如當企業在逐漸成長擴張的時候,常因資金需求而向銀行貸款,銀行為保障債權,必定要求企業至少應購買火災保險,而該企業就會在銀行貸款撥放之前購買一張火災保險單,來保障運用該筆貸款的投資標的,因此每增加一筆投資,就會出現一張保險單,甚至一部機器也有一張保險單。最後,該企業的保險承辦人員會發現他們擁有一大堆保單,也同時要跟一大堆保險公司來往,好像很有「保障」的樣子,但事實上,這一大堆保單與企業的資產交相比對之下,頗令人懷疑會不會出現重複投保而浪費保費的情形,或者有的財產因為遺漏而完全沒有保險的狀況。

就一般的了解,僅就火災保險單而言,很多企業擁有的張數都超過十張,由數家保險公司承保,但是保單張數一多,對保險承辦人員而言,每年就必須花很多時間與保險公司洽談續保的金額、條件與內容的變更,不但作業程序變得繁瑣複雜,增加無謂的工作量,更令人擔心的是,萬一因為工作繁忙而忘記安排續保或暫保事宜,卻又不幸發生保險事故,便理賠無門了。 繼續閱讀…

企業風險管理策略【文:江朝峰】

風險對一般人來說,大多只能有個模糊的印象,很難清楚描繪出整體的概念,尤其因為日新月異的時代脈動,新的風險一直被創造出來,更讓一般人幾乎不可能去預測風險。不過若以企業的角度來看,風險固然難以預知但卻可以管理,也因為不能預知而更需要加以管理,至於管理企業風險的重點,主要係在風險管理策略與緊急應變措施兩方面。

(一)風險管理策略

在實務上處理實質風險的方法與工具非常多,其中迴避風險係屬於消極的策略比較不被建議採行,中小企業如果是為了迴避風險而影響經營的企圖心,當然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自留風險則是指由企業本身自留一部份或全部的風險,前者譬如企業在購買保險時設定自負額來承擔一定額度以下的意外損失;或者企業對某些種類的風險選擇自行承擔萬一發生時的損失,譬如龍捲風或遭航空器撞擊的風險,在企業已規劃對應措施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自留;至於全部計劃性自留的情形在國內則比較少,一種稱之為自己保險,一種則稱之為專屬保險,中小企業並不適用這兩種方式,也因此除了迴避與自留風險之外,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策略中的控制風險與移轉風險相形下就更為重要。

控制風險在實務上又稱為損害防阻,包括目的在減少意外發生次數的損失預防與降低意外事故發生嚴重性的損失抑減,由於損害防阻直接關係到意外發生的頻率與幅度,因此通常比較受到中小企業的重視,不過因為大多損害防阻的策略都會牽涉到執行成本的問題,所以大多中小企業無法確實去執行損害防阻的工作,例如自動消防系統,理論上對中小企業的廠辦需求性非常的高,但若牽涉到安裝成本與影響正常工作進度成本時,就很容易被延宕下來,因此純就風險的考量來落實損害防阻,而避免因為沒有徹底執行所造成的遺憾,對中小企業來說在經營的角度就非常重要,事實上從歷年來的損失案件都一再的驗證這一點。 繼續閱讀…

企業風險管理三大基本原則【文:江朝峰】

近年來每年幾乎都有颱風洪水肆虐台灣,而且每年都會發生數千起的火災或爆炸,甚至有偶發侵害性的地震,其中受損的企業工廠、公司行號修復時程不一,然而觀察損害相對資產較為嚴重而又未適時移轉風險的企業,會發現這是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計劃或執行的比較不嚴謹的結果。其實以台灣地區幾乎每年都會面臨各類天災人禍的威脅,如果沒有將災害列為企業主要必須管理的風險,這類企業也將喪失專業的經營優勢;因為在台灣地區災害的發生不只是可能造成財產的損失而已,也會影響到企業營運企劃是否能安全的執行,更關係到企業預期利潤能否達成,同時也代表著對股東、員工與上下游廠商的責任,所以如何去減少或避免或移轉各種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威脅,當然非常重要,而在規劃各種災害的風險管理過程中,幾個重要原則就必須加以注意。

一、不要忽視損失發生的機會

這幾年台灣地區飽受淹水之苦,以前從不淹水的地區陸續都遭受到了水患侵害,雖然大家在災後都會事後孔明的指出事故成因所在,然而就機率的角度來看,損失的可能性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機率高或低的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環境變遷頗巨,任何時間點都有發生各種災害的可能性,以地震而言,雖然以目前的科學水準已經知道五十幾條斷層帶,但是未知的斷層及其他危險因素都可能因地殼的持續變動而受到干擾,因此站在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任何損失的機會隨時都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各種災害風險所帶來的影響。

二、不要承擔無法承擔的損失 繼續閱讀…

保險公司如何分散風險【文:江朝峰】

任何保險公司的經營,由於具備累積風險的特質,因此最需要運用風險分散或移轉的方式來降低經營風險,而最重要的方式不外乎共保(Co-insurance)、聯營(Pool)與再保險(Reinsurance)等三種方式,其中再保險是最重要、最方便也是最常被保險界運用的風險移轉的方法。

基本上,產險公司所承保的風險中有一種是會一次發生就很嚴重的事故;另外有一種是在一段時間內會發生很多次,而累積起來會很嚴重的事故,這兩種事故對保險公司來說必須要很謹慎的處理,否則萬一導致保險公司賠不起的話,就會造成千萬保戶的損失了,而這一類所謂很謹慎處理的方式就是所謂的再保險,也就是保險公司去買保險的意思,至於專門在賣再保險的公司就叫做再保險公司,台灣目前也有一家再保險公司叫做中央再保險公司。

對再保險公司來說,因為他的經營方式會吸收到非常多巨大或累積的風險,所以其經營的業務範圍就會希望愈廣泛愈好,最好全世界各地都有,因此以全球第一大的慕尼黑再保與全球第二大的瑞士再保來說,就會承保了全球各個角落的風險,也因此只要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有大地震或大颶風,這兩家再保險公司都會出來說他們賠了多少錢,除非發生災害的地區沒人買保險。

當然,除此之外,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承擔巨災的壓力也會愈來愈大,因此對於巨災風險的經營哲學也相對變得非常重要,例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世界巨富巴菲特的事業軸心中,保險曾經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經營得非常成功,此乃由於巴菲特先生對於風險的看法常常迥異於一般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