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風險四大方法

文:江朝峰

 

在實務上處理風險的方法非常多,不過至少可以包括迴避風險、自留風險、控制風險、移轉風險等四大類,其中迴避風險係屬於消極的策略比較不被建議採行,如開玩笑的說為了怕離婚所以就不要去結婚,或著說為了怕失戀所以不要談戀愛,這種消極的觀念猶如企業為了怕發生火災而不去興建新廠房,為了怕訪客發生意外引發公共意外責任而不准訪客參觀等,諸如此類,企業如果是為了迴避風險而影響經營的企圖心,當然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自留風險則是指有計劃性的考量了成本效益後,由企業本身自留一部份或全部的風險,譬如企業在購買保險時設定自負額來承擔一定額度以下的意外損失,如果自負額度設定得當,則能適當的節約保費成本;或者企業對某些種類的風險選擇自行承擔萬一發生時的損失,譬如龍捲風或遭航空器撞擊的風險,在企業有對應措施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自留;至於全部計劃性自留的情形在國內則比較少,一種稱之為自己保險一種則稱之為專屬保險,前者有類似保險架構的計劃但不設立保險公司,後者則設立保險公司來承保企業集團的風險,這兩種方式的前提都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企業集團必須具備一定規模與條件才能運作。 繼續閱讀…

天災風險管理 三不一沒有

近年來第一個強颱剛剛肆虐而去,其中受損的企業工廠、公司行號都在儘快修復當中,而觀察損害相對資產較為嚴重的企業,會發現這是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計劃或執行的比較不嚴謹的結果。其實以台灣地區幾乎每年都會面臨各類天災威脅的特殊地理狀況,如果沒有將天災列為企業所主要必須管理的風險,這類企業也將喪失專業的經營形象,因為在台灣地區天災的發生不祇是可能造成財產的損失而已,也會影響到企業營運企劃是否能安全的執行,關係到企業預期利潤能否達成,其中更代表著對股東、員工與上下游廠商的責任,所以如何去減少或避免或移轉天災所帶來的損失威脅,當然非常重要,而在規劃天災的風險管理過程中,幾個重要原則就必須加以注意。

 

不要忽視損失發生的機會

 

這幾年台灣地區飽受淹水之苦,以前從不淹水的地區陸續都遭受到了水患侵害,雖然大家在災後都會事後孔明的指出事故成因所在,然而就機率的角度來說損失的機率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機率高或低的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環境變遷頗巨,任何地點都有發生天災的可能性,尤其是地震,雖然以目前的科學水準已經知道五十三條斷層帶,但是未知的斷層及可能的影響都因地殼的持續變動而受到干擾,因此站在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任何損失的機會都隨時存在,更不要忽視這些風險所帶來的影響。 繼續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