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保單難以推廣的原因?【文:江朝峰】

並不是因為有人把產險叫做“慘險”所以才沒人要買,而是由於財產保險的商品與一般的有形商品在特性上有相當大的差異,造成台灣地區一般民眾多年來對產險的接受度一直不高,但是環視全球,只要是經濟比較成熟,人民素質比較高的國家,對產險卻都是非常的認同,因此台灣地區到底是經濟尚未成熟,還是人民素質水準還不夠才會造成現在的情況?真值得深入研究一下,不過至少要能夠克服下列幾個產險的困難點:

(一)產品的無形性

保險產品主要係以無形之允諾作為設計重點,也因此其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接受度較低。例如;火險乃對承保房屋發生承保事故所致的損失承諾提供補償,不似電冰箱、電視等有形產品,顧客看得見、摸得著,而易於接受。

 

(二)消費者缺乏購買慾

大多數人並沒有保險的觀念,或者因為對危險的認識不清,或者因為錯估危險,而認為無保險之必要,或對保險人之經營不滿而拒絕保險、厭惡保險。這些特性都會令消費者對保險商品缺乏購買慾。

 

(三)效用的非立即性

由於保險公司所銷售的商品係對未來之允諾,因此,很難立即顯現其實質利益,與有形產品相較之下,很明顯的位居劣勢。例如於購買前,椅子可以試坐,香水可以試用。購買後,車子可以立即駕駛,牛肉麵可以立即享用,並可以獲得立即的滿足,但是保險卻無法使消費者在購買前或購買後獲得立即享有效用的實質感。 繼續閱讀…

大家為何不買產險?

 

文:江朝峰

 

並不是因為有人把產險叫做慘險所以才沒人要買,而是由於財產保險的商品與一般的有形商品在特性上有相當大的差異,造成台灣地區一般民眾多年來對產險的接受度一直不高,但是環視全球,只要是經濟比較成熟,人民素質比較高的國家,對產險卻都是非常的認同,因此台灣地區到底是經濟尚未成熟,還是人民素質水準還不夠才會造成現在的情況?真值得深入研究一下,不過至少要能夠克服下列幾個產險的困難點:

 

()產品的無形性 繼續閱讀…

產險市場區隔概念

 

文:江朝峰

 

在各行各業近年來的激烈競爭之下,每家企業在各個市場的競爭之下漸形認知其不可能囊括全部的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為數太多,分佈廣泛,且皆有其不同的購買需求與習性,因此每一競爭者大抵上都只能在某被區隔的市場上享有較佳的地位。我國產險市場向為寡佔市場,受到嚴格的監理以及保守經營心態的影響,過去僅重視價格競爭,即使現在市場已全面開放,仍未有太大的變化,但預期在市場漸形自由化,管制減少後,如何選定目標市場做為市場區隔的基礎,將是產險行銷中相當重要的未來課題。

  

所謂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乃指將整個大市場(Whole market)分割成幾個次級市場(Submarkets)或分隔體(Segments),使每一個次級市場或分隔體在所有顯著特性方面、趨於一致,市場區隔的好處除了讓賣方更能夠辨認和比較行銷機會之外,也因而可根據不同的市場分隔體對行銷反應之差異、分派行銷預算,其並能令賣方對其商品及行銷訴求,適當予以調整而發展於不同的行銷策略。 繼續閱讀…

小心行銷近視病

 

文:江朝峰

 

行銷乃企業活動的重心與樞紐所在,其自不能獨立於社會與環境之外,反而更要適應與創造環境。一般而言,大概可將其區分為五個階段包括:生產觀念(Production Concept)、產品觀念(Product Concept)、銷售觀念(Selling Concept)、行銷觀念(Marketing Concept)、社會行銷觀念(Societial Marketing Concept)

 

其中在產品觀念(Product Concept)的行銷概念中,會認為消費者所要的是品質、設計、功能、色彩都最好的商品,因此廠商的任務就是做出最好的產品,消費者即會主動購買。

 

然而當廠商只一味重視產品本身品質改良,而不注意或了解到消費者本身的實質需要與慾望,就算產品或服務已近完美,卻仍無法避免衰敗的命運,此即著名行銷學者李維特(Levitt)所提的「行銷近視病」或稱行銷迷思的概念,企業者僅只注重產品觀念便落入了行銷迷思。 繼續閱讀…

銷售觀念與行銷觀念(一)


 

文:江朝峰

 

所謂行銷(Marking),簡單的說就是透過「交換」的過程,來滿足人類需要及慾望的活動。其觀念乃隨著人類經濟環境,商業行為的演變而逐漸形成,由此可溯及十八世紀,由於人口的快速成長,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幾無選擇餘地,形成產品的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

 

然而因為工業革命的浪潮促使生產技術進步,加上電力、運輸業的發達,製造業始有能力從事於「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而提供較為充裕的產品,但是到了一九二○至一九五○年代之間,生產技術越加精密,各產業中競爭者也漸次增多,又時值二次世界大戰,因此消費者購買力大為減弱,使得生產者體驗到過剩商品的問題,此時便有賴於強大的「銷售能力」方能繼續經營發展。 繼續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