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方法管理企業風險

 

文:江朝峰

在實務上處理企業風險的方法非常多,不過至少可以包括迴避風險、自留風險、控制風險、移轉風險等四大類,其中迴避風險係屬於消極的策略比較不被建議採行,譬如開玩笑的說為了怕離婚所以就不要去結婚,或者說為了怕失戀所以不要談戀愛,這種消極的觀念猶如企業為了怕發生火災而不去興建新廠房,為了怕訪客發生意外引發公共意外責任而不准訪客參觀等,諸如此類,企業如果是為了迴避風險而影響經營的企圖心,當然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自留風險則是指有計劃性的考量了成本效益後,由企業本身自行承擔一部份或全部的風險,譬如企業在購買保險時設定自負額來承擔一定額度以下的意外損失,如果自負額度設定得當,則能適當的節約保費成本;或者企業會對某些種類的風險選擇自行承擔萬一發生時的損失,譬如龍捲風或遭航空器撞擊的風險,在企業有對應措施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自留;至於全部計劃性自留的情形在國內則比較少,一種稱之為自己保險一種則稱之為專屬保險,前者有類似保險架構的計劃但不設立保險公司,後者則設立保險公司來承保企業集團的風險,這兩種方式的前提都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企業集團必須具備一定規模與條件才能運作。

至於控制風險在實務上又稱為損害防阻,包括目的在減少意外發生次數的損失預防,與降低意外事故發生嚴重性的損失抑減,由於損害防阻直接關係到意外發生的頻率跟幅度,因此通常最受到大型企業的重視,不過因為大多損害防阻的策略都會牽涉到執行成本的問題,所以大多企業無法確實去施行損害防阻的工作,例如具有滅火強效的自動灑水設備,理論上需求性非常的高,但若牽涉到安裝成本與影響正常工作進度成本時,就很容易被延宕下來,因此純就風險的考量來落實損害防阻,而避免因為沒有徹底執行所造成的遺憾,對一般企業來說,損害防阻在企業經營的角度上就非常重要,事實上從歷年來的損失經驗都一再的驗證這一個觀點。 繼續閱讀…

成功的企業都應重視危機管理

文:江朝峰

 

    前幾年毒奶粉事件席捲全台,在媒體的狂轟猛炸之下,好像全台食品業都有了問題,而一般民眾也好像都中了毒,幾乎全台都籠罩在三聚氰胺的陰影之下,在整個事件尚未得以有效控制前,任何與毒奶粉有點關連的企業,當時毫無疑問的都處在危機之中,其實包括SARS危機、蠻牛事件等都是相關企業或公司利用這次的事件去建立起「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機制的時間點。

 

    所謂危機管理,就是在幫助我們思考預料不到且影響深遠的事件,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仍能做最好的準備,因為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常常就是危機惡化的主因,以毒奶粉事件造成部分企業想要隱瞞事實反而險些失控,顯然在危機處理機制上相當脆弱,或者說完全沒有也不懂危機處理;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本次事件中處理的非常恰當,就像金車公司,除了主動了解相關細節以避免發生更大的危機,而且主動送請檢驗相關產品以示對大眾負責,最後並承擔產品回收銷毀等損失來面對社會輿論的擔心,如此的危機處理才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為企業建立起更受大眾肯定的商譽與信用。 繼續閱讀…

啟動企業危機管理機制

 

文:江朝峰

    所謂危機管理,就是在幫助我們思考預料不到且影響深遠的事件,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仍能做最好的準備,因為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常常就是危機惡化的主因,以前幾年毒奶粉事件造成部分企業想要隱瞞事實反而險些失控,顯然在危機處理機制上相當脆弱,或者說完全沒有也不懂危機處理;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本次事件中處理的非常恰當,就像金車公司,除了主動了解相關細節以避免發生更大的危機,而且主動送請檢驗相關產品以示對大眾負責,最後並承擔產品回收銷毀等損失來面對社會輿論的擔心,如此的危機處理才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為企業建立起更受大眾肯定的商譽與信用。

 

    所以危機管理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成立危機處理小組,這個小組的領導人必須具有決策權,小組成員必須是公司或團體內各個領域的專家,譬如法律、財務、業務、人事、公關等專才。 繼續閱讀…

瑞再:2010天災人禍 全球保險損失430億美元

 

【瑞士再保險提供 / 轉貼自現代保險電子報

 

根據瑞士再保險最新一期sigma 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導致的全球經濟損失為2,180億美元,達到2009680億美元經濟損失的三倍以上。全球保險業承擔的損失額超過43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0%以上。約304,000人在這些災害事件中不幸喪生,是自1976年以來的最高數字。

 

2010年,嚴重的巨災導致遇難人數較上年大幅度增加:近304,000人因此喪生,而2009年的數字為15,000人。1月的海地地震是2010年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災害事件,遇難者超過222,000人。近56,000人在俄羅斯夏季熱浪中死亡。而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夏季洪水也奪去了6,200多條生命。 繼續閱讀…

日本311地震 恐引發再保費率大漲

 

文:江朝峰

 

歷經澳洲洪水、紐西蘭地震,再加上目前日本東北的地震災情,全球再保險公司今年的賠款支出可能會相當巨大,日本在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奪走六千多條人命,再保險業者當年的賠償金額高達60億美元,至於本次311震災,初步估計可能要超過神大地震的理賠金額。

 

當然目前日本的實際損失情形尚難以精確估計,不過,以目前國際保險業者的估算來說,可能不會少於300億美金,其中尤其是各工業及高科技業的損失將會相當巨大,因為除了廠房、機台與貨物的損失之外,很多企業工廠可能都因而停工,其營業中斷(BI)或者連帶營業中斷(CBI)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其中所謂營業中斷的損失可以包括到預期利潤與持續費用的金額,在任何災損之後,營業中斷的損失常常會高於財產的直接損失,所以加上住宅、商店、辦公室、汽車、船隻、飛機、公共設施等,甚至可以說整體損失是天文數字,據估計,本次震災保險理賠的估計與再保險攤賠的估計,可能會創保險史上新高。 繼續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