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妥資料提高理賠效率【文:江朝峰】

台灣每年都要發生數以萬計的意外事故,幾乎每天翻開報紙,不是火災就是車禍不然就是搶劫偷竊,甚至員工挪用公款或者像颱風季節來臨的損失,也因此產險業每年都要賠償數百億以上,來穩定社會所遭受的衝擊,整體而言這也是保險制度所扮演的最重要角色。當然就另一個層面來看,在個體的部份,任何企業在發生任何意外事故之後,如果保險安排得當就可以從保險公司可以獲得重建與復原的基金,但是在理賠進行的過程當中,卻也常因為企業界對理賠系統認知的不同或者不熟悉,而導致賠款遲遲無法申請下來,雖然正派專業的保險公司會主動幫客戶做控管,但畢竟若能由企業本身來管理賠案的申請流程,相信才是比較可靠的做法。

通常意外事故發生之後,現場一片混亂,有關保險處理的部份就比較可能會被疏忽,而保險公司為能了解真實的事故原因以及損失的情況,在保險單上都會做一些相關的規範,譬如報案的時效或減少損失擴大的義務等,此時如果被保險人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未來在處理理賠時難免就會出現雙方溝通不良的情形,而延宕了理賠的時效,要解決這個困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平常就應指派專人做意外發生時的理賠處理,不然至少在發生意外事故的當時也應由專人負責,同時作為與保險公司對應的窗口,如此一來在事故原因清楚而流程充分了解的狀況下,當然就可以快速進入理算的過程。

一旦賠案進入理算過程之後,主要問題就會出現在多少的賠償金額才是保單所應該保障的額度,以商業火災保險而言,假設保單設計時已經考慮過足額保險、折舊等跟金額相關的部份,接下來就是如何證明損失的額度,通常一般企業的財產都有帳目記載或者有相關憑證,只不過在火災發生後常不能找得齊全,因此就會花很多時間在這些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方面,所以最好能在投保的同時將當時計算保險金額的資料留底並交叉置存,如台北的資料放在高雄、台中的資料放在桃園,或者公司的資料放會計師甚至在家裡等方式確認火災發生時不會同時受損,則理算過程就會非常順利。 繼續閱讀…

如何防護企業保險權益【文:江朝峰】

對保險的購買者來說,如何以服務為選擇的關鍵,實為未來保險市場演變的最重要趨勢,很多企業的保險承辦總是藉口說對保險不了解,所以在選擇保險顧問、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公司時,只能以價格做為唯一的標準,況且以後也不一定會由該承辦繼續辦,因此選最低價就沒錯,但這個邏輯顯然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因為保險的報價可以暗藏玄機的地方非常多,所以表面上看到的低價可能不是最低價。

除此之外,保險的附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重點,而保險的價值基本上不外乎專業、誠信、服務。而這三項基本價值是任何承辦從與保險顧問(可能是保險公司業務員或保險經紀人)接洽的會談中可以充分了解的,如果還無法完全判斷,請這些各公司的保險顧問們同時做一次一個鐘頭的簡報,讓他們彼此過過招抒發己見,再不明瞭也就明瞭了。

除此之外,這幾年產險業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了,費率的下殺幾乎讓保險公司招架不住,事實上目前的費率競爭也幾乎到了底線了,如果費率再無止境的下降,甚至消費者都要質疑萬一發生了事故,保險公司會理賠嗎?因此產險業者都有共識,應該把競爭的重心轉到非價格的因素,其中對保險公司的申訴率,當然是值得消費者投保前做做功課的一項,不過運用統計資料通常要小心,首先件數與比率的關係必須加以釐清。第二,申訴的內容應該再細分,否則百萬賠案與百元誤會的申訴站在同一個基準,也可能會失衡了。

最後,各險種的狀況可能會差很大,一件千萬火險賠案絕非幾天內可以調查清楚的,所以主管機關在提供申訴資訊時,應該更為完整的進一步主動分析,如此消費者才有例可尋,當然話說回來,畢竟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是保險契約兩造相對的當事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被保險人永遠都是弱勢,要期待保險公司(或其業務員)可以公正無私的幫保戶爭取理賠權利,無疑是緣木求魚,所以如果消費者能夠選擇夠專業服務強的保險顧問或經紀人,來協助處理所有保險相關事務,或許這才是制度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企業管理風險四招【文:江朝峰】

在實務上處理風險的方法非常多,不過至少可以包括迴避風險、自留風險、控制風險、移轉風險等四大類,其中迴避風險係屬於消極的策略比較不被建議採行,譬如開玩笑的說為了怕離婚所以就不要去結婚,或者說為了怕失戀所以不要談戀愛,這種消極的觀念猶如企業為了怕發生火災而不去興建新廠房,為了怕訪客發生意外引發公共意外責任而不准訪客參觀等,諸如此類,企業如果是為了迴避風險而影響經營的企圖心,當然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自留風險則是指有計劃性的考量了成本效益後,由企業本身自行承擔一部份或全部的風險,譬如企業在購買保險時設定自負額來承擔一定額度以下的意外損失,如果自負額度設定得當,則能適當的節約保費成本;或者企業會對某些種類的風險選擇自行承擔萬一發生時的損失,譬如龍捲風或遭航空器撞擊的風險,在企業有對應措施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自留;至於全部計劃性自留的情形在國內則比較少,一種稱之為自己保險一種則稱之為專屬保險,前者有類似保險架構的計劃但不設立保險公司,後者則設立保險公司來承保企業集團的風險,這兩種方式的前提都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企業集團必須具備一定規模與條件才能運作。

至於控制風險在實務上又稱為損害防阻,包括目的在減少意外發生次數的損失預防,與降低意外事故發生嚴重性的損失抑減,由於損害防阻直接關係到意外發生的頻率跟幅度,因此通常最受到大型企業的重視,不過因為大多損害防阻的策略都會牽涉到執行成本的問題,所以大多企業無法確實去施行損害防阻的工作,例如具有滅火強效的自動灑水設備,理論上需求性非常的高,但若牽涉到安裝成本與影響正常工作進度成本時,就很容易被延宕下來,因此純就風險的考量來落實損害防阻,而避免因為沒有徹底執行所造成的遺憾,對一般企業來說,損害防阻在企業經營的角度上就非常重要,事實上從歷年來的損失經驗都一再的驗證這一個觀點。 繼續閱讀…

企業危機管理三招【文:江朝峰】

所謂危機管理,就是在幫助我們思考預料不到且影響深遠的事件,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仍能做最好的準備,因為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常常就是危機惡化的主因,以毒奶粉事件造成部分企業想要隱瞞事實反而險些失控,顯然在危機處理機制上相當脆弱,或者說完全沒有也不懂危機處理;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在本次事件中處理的非常恰當,就像金車公司,除了主動了解相關細節以避免發生更大的危機,而且主動送請檢驗相關產品以示對大眾負責,最後並承擔產品回收銷毀等損失來面對社會輿論的擔心,如此的危機處理才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為企業建立起更受大眾肯定的商譽與信用。

所以危機管理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成立危機處理小組,這個小組的領導人必須具有決策權,小組成員必須是公司或團體內各個領域的專家,譬如法律、財務、業務、人事、公關等專才。

第二個步驟必須建立起溝通的管道,包括內部幹部及員工的及時與充分的溝通,讓每個人能清楚在某項危機下所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擁有該如何去做的時程計劃;另外在外部溝通部分則必須包括外部支援系統、來往廠商、客戶與媒體,讓外部系統能真正了解危機處理的進度,才不會有惡化的機會。

最後,必須要模擬危機才能累積處理經驗,因為危機不是天天發生,所以必須以假設案例的模擬來增加處理的經驗,以毒奶粉風暴來說,一般食品業人人自危,其實倒不如利用這個活生生的教材,各家公司或機構現在立即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來模擬毒奶粉危機的處置方式,如此一來除了安心不少之外,萬一危機來了也能從容應對。 繼續閱讀…

企業風險管理三項原則【文:江朝峰】

近年來每年幾乎都有颱風洪水肆虐台灣,而且每年都會發生數千起的火災或爆炸,甚至有偶發侵害性的地震,其中受損的企業工廠、公司行號修復時程不一,然而觀察損害相對資產較為嚴重而又未適時移轉風險的企業,會發現這是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計劃或執行的比較不嚴謹的結果。其實以台灣地區幾乎每年都會面臨各類天災人禍的威脅,如果沒有將災害列為企業主要必須管理的風險,這類企業也將喪失專業的經營優勢;因為在台灣地區災害的發生不只是可能造成財產的損失而已,也會影響到企業營運企劃是否能安全的執行,更關係到企業預期利潤能否達成,同時也代表著對股東、員工與上下游廠商的責任,所以如何去減少或避免或移轉各種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威脅,當然非常重要,而在規劃各種災害的風險管理過程中,幾個重要原則就必須加以注意。

一、不要忽視損失發生的機會

這幾年台灣地區飽受淹水之苦,以前從不淹水的地區陸續都遭受到了水患侵害,雖然大家在災後都會事後孔明的指出事故成因所在,然而就機率的角度來看,損失的可能性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機率高或低的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環境變遷頗巨,任何時間地點都有發生各種災害的可能性,以地震而言,雖然以目前的科學水準已經知道五十幾條斷層帶,但是未知的斷層及其他危險因素都可能因地殼的持續變動而受到干擾,因此站在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任何損失的機會隨時都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各種災害風險所帶來的影響。

 

 二、不要承擔無法承擔的損失 繼續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