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少獲利回穩 金控旗下產險 走出陰霾【工商時報/黃惠聆】

台灣地區的天災確實是影響費率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說是影響到經營的盈虧,每年總有3~5個颱風,不管是颶風還是洪水,所造成的損害難以估計,尤其近幾年來,由於地球暖化嚴重,颱風的損害有巨大化跟難以預估化的傾向,以雨量來說,動不動就破記錄,一個鐘頭一百公厘的雨量,以前沒淹過的地方也會淹水,如果排水道又有點堵塞,幾乎大部分地區都會淹水。因此對所有人來說,就算費率無法下降,颱風洪水險還是必要投保的風險。

而現在因為還沒到颱風季,所以看起來經營是有盈餘,可是依據世界巨災發展的趨勢來看,可能很快台灣地區就會發生意想不到更大的災難,果真如此,那麼台灣地區絕大多數沒有投保天災的工廠、商店、辦公室都會有嚴重損害的可能,所以為了企業的長久經營的理念,從現在起,就算費率還在看漲,然而仔細規劃最適合自己企業的天災保險模式與條件,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單車綜合險 三大保障全包【經濟日報/韓化宇】

保險的規劃原則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點菜式一種是合菜式,點菜就是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種類、範圍、金額跟條件,所以點菜式的規劃一定最適合自己,也一定最省錢,也就是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保障,不過,點菜式買保險的方式也有一項問題,就是你必須很懂保險,你必須知道各種保險的意涵之外,也必須了解市場跟各保險公司的資訊,否則很難點的到好吃的菜。

所以,就產生了另外一種方式—合菜式,由保險公司幫你組合好相關的險種、範圍、金額跟條件,就像各式各樣的綜合保險,你只要覺得有需求就可以購買,雖然可能貴了一些、保險範圍稍差了一些、保險金額不完全符合需要,但你不用費心去自己規劃了半天還不知道規劃了對不對,自行車綜合保險就是這樣的設計,至少有方便的保險可保。 

鎖定銀髮族 產險競推保單【工商時報/黃惠聆】

傷害險(意外險)這塊市場在經過產險業的洗禮之後,目前幾乎可以稱之為相對成熟的市場了,而且保單的內容富饒變化,因此除了意外死殘之外,對特定的意外事故因為其發生的機率比較低,所以早就有加倍给付的設計,甚至某些特定事故(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都可能達到10倍的给付了。

不過以上是針對一般人士的意外險,至於對特別領域的意外險則少有保險公司有興趣,例如特殊職業的人士包括空中飛的、海上跑的、特殊活動等,想投保都還很難找到願意承保的保險公司;另外想一次買高額一點的有錢人也可能找不到保險來適合資產管理的需求,最後譬如年紀特大的老人,以前大概也買不到保單,現在市場可以漸次開放,真是好的現象。

產險:入不敷出 強制車險費率應調升【經濟日報/吳靜君】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係屬政策保險的一種,採無盈無虧之經營方式,換句話講對保險公司來說是不能有利潤的,保險公司只是個代辦單位,也就是公辦民營的經營原則,所以除了代辦費用之外,理論上所有保費都應該進入專設的基金帳戶,如果基金錢多了,就應該降低保費或提高保障,如果賠多了,基金的錢不夠了,就應該多收保費或降低保障。

        而不管是多收保費還是降低保費,原則上是跟保險公司沒有關係才對,應該跟政府公營部門比較有關係,因為這是一項政策,做得不好是政府要負責任的,政策性保險政府的角色是執行者而不是一個監督者,如此才能做得更好,至於保險公司雖僅僅是代辦的角色,但如果服務做得好,因而獲得交叉行銷的機會,得以在汽車任意險與超額險,甚至其他業務有所斬獲,這才是雙贏的局面。

RBC拉至300% 元大人壽將增資40億元【工商時報/朱漢倫】

RBC(Risk Based Capital)通常稱之為「風險資本適足率」,此係指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對應所承受風險的比率,計算方式是「自有資本額」除以「風險資本額」,原則上RBC數據愈高,代表公司資本淨值可承受各種風險的能力愈強。金管會對於保險業的RBC比率有標準限制,最低門檻標準200%,若未達到標準,就必須增資以提高RBC比率,而目前規定一到50%以下就接管,確實是比較嚴格,效果如何就有待觀察了。

另外,RBC的這些風險在人身保險業包括資產風險、保險風險、利率風險、其他風險四類,而財產保險業則包括資產風險、信用風險、核保風險、資產負債配置風險、其他風險等五大類。以上這些風險評估計算各風險係數後所算出的就是風險資本額,另外計算出公司調整後自有資本額,以代表公司之清償能力,之後將公司調整後自有資本額除以總風險基礎資本額,即為風險基礎資本額比率,而保險監理機關依風險基礎資本額比率所屬等級之不同,進而採取不同的監理行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