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是該走入品質時代了

 

:江朝峰

 

從戴明博士鼓吹品質革命以來,企業界重視品質的活動就一直沒有中斷過,近幾年來的TQM(全面品質管理)、Six Sigma(六標準差),更成了追求完美的代名詞。其實品質的改善對企業經營或個人行銷而言,不只是單單一個過程而已,重視品質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要增加客戶的滿意度,有了滿意的客戶做基礎,企業經營才能創造利潤、個人行銷也才有機會成功。否則縱使利用大量廣告或話術來吸引客戶,在得不到令人滿意的品質下,客戶就算上門終究還是留不住,而且下次更不會來了。

 

台灣保險業歷年來在業務發展上,多以量取勝,非常著迷於有人就有業績、有業績就是頂尖高手,因此在組織擴展上常以增員為主、選才為輔,這種人海戰術的模式雖曾創下輝煌戰果,但也同時產生了為數不少的負面案例。依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他的保險業務員滿意度僅約五成,也就是說業務員素質相當參差不齊,當然相對而言,這種結果在未來對高品質的業務員而言,卻也充滿了展業的想像空間。 繼續閱讀…

產險行銷品質管理

 

文:江朝峰

 

基本上優質業務員必備之條件可以包括「服務態度佳」、「專業素質高」與「品德操守好」等三項,其實綜合來看,這三項特質代表的就是「行銷品質」,「行銷品質」很難量化,一般企業通常也很難清楚、客觀的了解客戶對品質的意見,尤其是保險業第一線的業務員,在行銷的過程前、中、後,都很難檢測行銷品質是否合乎標準,但行銷品質又是那麼重要,所以建議不妨立即嘗試去做份「行銷品質問卷」,請客戶幫你檢測一下你的行銷品質值得稱許與應該改進的地方在哪裡?最後加以統計分析後會發現對行銷模式的改善有相當幫助。

 

  至於行銷品質問卷中要包括的項目至少有下列諸項: 繼續閱讀…

個人性產險One-Stop Service

 

文:江朝峰

 

只要是盡責的業務員都知道應該要全心的做好客戶服務的工作,但是在服務的過程中有時候卻會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客戶地址位居全省各地、散佈各行各業,服務起來當然很辛苦而且非常沒有效率,因為其中必然有很多時間會花在交通與準備不同的專業上。

 

因此要想讓行銷效率得以提昇,在行銷時就必須注意潛在客戶的屬性,若是屬性相似而且容易歸類,則未來服務效率也會比較高,例如在個人性產險的推展方面即可以運用職團行銷,就是注重客戶地域與職業屬性統一的行銷方式,如此在未來服務或再行銷時,不但有同時服務多位客戶的機會,在服務的深度上比較容易發揮,甚至在服務成本上也會比較有效益,這就是One-Stop Service的觀念了。 繼續閱讀…

產險也要行銷診斷

 

文:江朝峰

 

  這幾年來因應經濟環境、費率解除管制、國際競爭的影響,台灣產險業變化之大可稱史來之最,無論上至整體市場的轉型,下至銷售技巧的改變,目前這個階段可算是個最重要關鍵時刻。而全國保險公司的優劣勝敗也同時開始在重新排序,在面對這麼重大的轉變時點,營業主管的時間應該花在哪裡?擔心下個月的業績或思考三年內的變化;營業人員的時間又應該花在哪裡?重新佈局或隨機應變。

 

  在變化多端的時代裡,最怕的就是窮於應付眼前的問題,只求追上業績卻未能改變體質,等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傳統式的經營,在過去或能僥然倖存,在未來則必被宣判出局。所以為能維持市場競爭的資格,每年營業單位主管以及營業同仁幫自己做個行銷診斷,應是相當必要的程序。 繼續閱讀…

產險行銷的新希望

產險行銷的新希望

文:江朝峰

 

台灣產險業的個人性業務,以往一向重業績與通路,但比較不重視保險購買者的需求,因為產險業通常會主觀的認為若不是因為法令的強制規定(如強制車險)或是合約的要求(如貸款),一般民眾對財產保險是毫無興趣的。

 

然而依據統計顯示,有八十%的台灣民眾都怕天災人禍會突然地毀滅辛苦建立的家園或財產,但為什麼大家不選擇保險這項「集眾之力以避險」的制度來保障自己?是一般民眾真的都拒絕產險或是產險公司從未真正接觸過民眾? 繼續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