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群噴發白煙 核電廠已做好應變措施【新頭殼】

一般企業在投保時大都會知道保了什麼險,但卻鮮少有企業會問沒保到什麼,所以一旦不幸發生事故之後,最容易令企業保險承辦扼腕的就是總有一些預期外的損失,其實任何保險的承保範圍與所付出的保險成本之間,都有一定的對價關係,絕對沒有業務員慣用的話術--「什麼都可以賠」的情況,所以在一般保單的設計當中都會區分出所謂承保範圍與不保範圍,其中承保範圍係在描述這張保單保了什麼事故、保了什麼標的,不保範圍則在說明什麼事故、什麼財產並不在保障之列。

另外,有些事故所致保險標的物之損失,則無法用加保的方式處理,以商業火災保險單來說包括各種放射線之輻射及放射能之污染、不論直接或間接因原子能引起之任何損失、戰爭、火山爆發、地下發火、被保險人的故意、唆使縱火或政府命令之焚毀或拆除等,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保險公司對這些情況是不負賠償責任的。所以火山爆發所致的損失一般都是商業火災保險的除外範圍,其實包括住宅火災地震基本保險也將火山爆發除外了。

商業火險投保的項目的適當性【文:江朝峰】

□項目要完整,不可遺漏

企業財產投保火險時,有些項目會疏忽而遺漏投保,如有的企業會投保建築物、存貨、機器等項目但辦公設備可能會忘了投保;更常見的則是有些企業投保了不動產但動產部份就付之闕如了。

□項目要整合,愈少愈好

另外,投保的項目應該整合成愈少愈好,愈多項目代表理賠時會被限制的額度愈多,所以建築物與裝修最好能併成一項,而營業生財與機器設備也最好能合成一項,貨物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通通要合為一項存貨,至於同一個投保項目在同一個地址之下也不需分部門或樓層投保,以免造成多重限制。

□項目要定義,避免含糊不清

因此最好就將所有財產分列為不動產、動產與存貨三大項投保即可,若擔心分類不夠清楚則可加註說明如:”不動產包含建築物及裝修;動產則泛指營業生財、機器設備、儀器、等非不動產之財產;存貨則包括所有原料、半成品、成品”。如此一來則所有財產的歸類就會非常清楚。

□特約條款要運用,才能更完整

最後再輔以部份特約條款來做規範,則保險項目的校正就很完整了。

如:※錯誤與遺漏附加條款

    ※保險標的物敘述附加條款

    ※特殊分類附加條款

店家保企業綜合險 更周全【經濟日報/仝澤蓉】

據統計,台灣有超過七十萬家的商店,但由於一般商店老闆的保險觀念比較薄弱,所以超過八成以上沒有投保,就算有保險也多是因為向銀行貸款而買了一張建築物的火災保險單,並且因為抵押權人是銀行,萬一發生損失也會優先賠償給銀行。對於小本經營的商店而言,要想再恢復營運可能就會非常困難,其實就算是開一家小商店,對於整體的保險規劃也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而且相關規劃也不會太複雜,只要運用現有市面上的保單不但能規劃出相當完整的保障,同時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首先在火災保險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保險標的的選定與保險金額的多少,在保險標的方面指的是建築物、營業生財與貨物等,一般被保險人若是建物的所有權人,不管有沒有貸款通常只會投保建物本身,至於營業生財或是貨物則沒有保險居多,但是這一個部分卻又最容易發生損失,所以投保時就應該列為承保的保險標的才是最保險的做法。至於商店若是承租而來,投保時如果只保店主自己的財產而沒有包括房東的建物部分,則在未來發生理賠時保險公司當然只能理賠已投保的動產部分,至於的建物部分的損失,房東如果向承租戶索賠,則又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所以在選定投保的標的時,最好能將建物與動產都包括進來才能確保所有的損失都能涵蓋到。

Ubike第三責任險 明年上路【工商時報/黃惠聆】

其實U-bike要有保險好像不需要這麼複雜,騎U-bike 若發生意外,其實真的是要看是誰的責任,如果是道路設施不良,例如路面不平或人孔蓋路面不平整等原因,那麼可能應該由政府來負責任,也就是申請國家賠償,如果是 U-bike保養不當,那麼當然要求 U-bike 公司依法來賠償,而 U-bike 公司就需要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如果今天是自行車本身設計或製造的瑕疵,則是自行車商要投保產品責任保險。

目前若要求要投保傷害保險,而且是不記名的傷害險,以保單的本性來說是有點困難,保費不太容易精算,對保險公司來說風險比較大,基於這樣的原因,其實也可以考慮用原 U-bike 公司所投保的公共意外保險去展延承保範圍,包括到使用者的意外,而且因為使用者與 U-bike 公司是消費者的關係,所以適用消保法屬於無過失概念,如此幾乎跟傷害險的賠償差不多,或許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加州野火燒不盡 今年保險業理賠損失將創新高【工商時報/陳怡均】

全球氣候異常似乎會愈演愈烈,也因此天災發生的機率跟嚴重性都會增加,因此投保天災保險也是保障個人、商店、公司企業最經濟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但是對保險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難題,因為巨災發生的頻率跟幅度愈來愈算不凖,而在市場的競爭之下,費率又難以提高,而個別企業想要用更經濟的成本來保障天災風險,更是理所當然,綜合來看,這就是現在台灣的產險市場狀況。

從民國50年開放保險公司設立至今已超過50年,但是能真正因應天災的保險系統仍然很不充分,譬如說所有汽車有投保天災保險的比率大概只有千分之二,所有工廠與辦公室有投保颱風、洪水、地震的比率估計應該不到5%,至於住宅的部分幾乎沒有人投保颱風洪水險,地震的部分則有約30%的投保率,但是只能在全倒時最多賠償200萬元,保障的效果很有限,因此相對於我們被列為世界上四個極端危險的天災國家,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檢討一下面對天災的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