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戴明博士鼓吹品質革命以來,企業界重視品質的活動就一直沒有中斷過,近幾年來的TQM(全面品質管理)、Six Sigma(六標準差),更成了追求完美的代名詞。其實品質的改善對企業經營或個人行銷而言,不只是單單一個過程而已,重視品質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要增加客戶的滿意度,有了滿意的客戶做基礎,企業經營才能創造利潤、個人行銷也才有機會成功。否則縱使利用大量廣告或話術來吸引客戶,在得不到令人滿意的品質下,客戶就算上門終究還是留不住,而且下次更不會來了。
台灣保險業歷年來在業務發展上,多以量取勝,非常著迷於有人就有業績、有業績就是頂尖高手,因此在組織擴展上常以增員為主、選才為輔,這種人海戰術的模式雖曾創下輝煌戰果,但也同時產生了為數不少的負面案例。依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他的保險業務員滿意度僅約五成,也就是說業務員素質相當參差不齊,當然相對而言,這種結果在未來對高品質的業務員而言,卻也充滿了展業的想像空間。
尤其近幾年保險市場正值轉型期,其中投資型保險的興起與產險業開放銷售健康險,讓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可能會要求的更多,影響所及對於品質不佳的業務員,展業空間一定會遭到嚴重的壓縮;另外隨著競爭環境的演變,商品險種多樣化與知識多元化的發展,則會讓專業度不足的業務員寸步難行;至於未來佣金的平準化與透明化,更會讓不重視售後服務的業務員生存不下來。加上銀行保險的興起,一般估計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人數幾年內還會持續減少,而這種因為現實環境的自然淘汰,其實對專業強、服務好的業務員來說,不也正是增加了無限的機會? 繼續閱讀…